“系统三角”实践模型即“五位一体”工作法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应用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种发展理念,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创新发展理念,其中就包括体制创新和方法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要不断地在教育体制和工作方法上求新求变求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模式虽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快速转型,社会问题复杂化、社会主体多元化、社会需求差异化,大量“单位人”、“社会人”转变为“社区人”,社区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的集聚点、社会需求的交汇点、国家社会治理的着力点和执政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程,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随着民政部在全国推广“三社联动”步伐的加快,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成为当前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区活力的重要机制,加之康巴什新区2015年开展了“街道去机关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社区内设机构由原来的党支部、居委会扩展到现在的党委、服务站、居委会以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党委领导下的社区内设机构之一,其重要职能就是培育、孵化、发展社会组织,培养专业社工人才,指导社区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这个机构在社区的出现,符合“三社联动”的具体要求,也恰到好处地填补了“三结合”教育模式的空白。因此,笔者在在深入学习李中辉老师“M三环”模型基础上,将“三社联动”与“三结合”教育法有效整合,结合社区五年多基层工作经验,探索总结出了一种集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为一体的“系统三角”实践模型即“五位一体”工作法。本文将介绍“系统三角”模型即“五位一体”工作法的结构、逻辑及其应用。
“系统三角”实践模型的结构
ade代表宏观意义上的区域性的大社区,相当于社会,因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代表了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afcg用实线表示且为正方形,代表了以地域性划分的微观意义上的小社区,在社区内有社工和社会组织。
fcd组成大社区内的家庭,家庭是社区的细胞,是社区服务的主体,其中有必然的联系,故fc为实线。然而一个家庭与另一个家庭之间除了血缘、情感,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故fd、dc为虚线,亦代表家庭之间可以有建立关系和互动的空间和可能。
gce组成大社区内的学校,学校与社区之间是共驻共建关系,故gc为实线,然而学校之间除了教学交流方面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故fd、dc为虚线,也代表学校之间也有建立更多关系和互动的空间和可能。
“系统三角”实践模型的逻辑
在ade这个大三角形内,c(社工)位于三角形的底层,且与家长、学校、社区、社会组织都有交合处,代表了社工作为连接社区、社会组织、家庭、学校的桥梁和纽带,并扎根基层、服务一线的特质。
c到d的过程,是社工与家庭互动的过程,社工作为服务的提供者,要主动了解每一个家庭的需求、资源和问题,并帮助解决。家庭要积极协助社工,依托社工优势解决问题。对于涉及社会组织和社区层面的问题,作为倡导者的社工要及时向上反映。
c到e的过程,是社工与学校互动的过程,社工要了解学校的需求、资源和问题,学校要协助社工,利用社工资源,提升学校的教学能力,对于涉及社会组织和社区层面的问题,社工要及时向上反映。
c到b再到a的过程,是社工在了解了家庭和学校需求、资源和问题的基础上,作为倡导者、资源链接者,社工要和社区内的社会组织联动,分析评估问题,找到契合点并向上反映,帮助社区做出科学的决策。
a到b再到c的过程,是社区在了解了家庭、学校、社工和社会组织需求、问题、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在充分掌握党和国家及地方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利用社区发展模式,对社区建设与发展,社区服务进行宏观调控、科学决策的过程。a到b,是引进、培育、孵化、指导社会组织,延伸社会组织服务触角,提升社会组织公益服务能力的过程;a到c是扩充社工数量,培训、培养社工人才,提升社会工作人才实务能力的过程。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的数量和规模因受到社区服务理念、内容、主体、目标的影响不是恒定的,所以b和c分别为环形,代表了它的弹性特质。
处于大社区内的a、b、c只有与家庭、学校有效连接,才能发挥其作用,故abc、fbg作为作用发挥的连接线,形成十字支架,实现五方之间的互联互通,真正支撑起五位一体的骨架。因其作用发挥的双向性和多变性,故用虚线表示。
cd到f、ce到g,a到b、b到c的过程,就是发现需求、回应需求、评估需求良性循环反复的过程,最终形成类似于太极八卦的循环图。当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需求都得以满足,价值都得以实现,问题都得以解决,家庭、学校与社区之间的fc、gc两条实线将被打破,或者被忽略,通过与社区内的社工和社会组织互动、联动,家庭的小三角fcd将扩展到adc,同理,学校也会扩展到ace,这样,家庭和学校加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稳定的大三角,代表这个区域内的和谐与稳定,这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当然,三角形之所以稳定是因为在这里有社工、社会组织、社区的参与和作用的充分发挥。
“系统三角”实践模型即“五位一体”工作法在达尔罕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应用
达尔罕社区隶属于康巴什新区哈巴格希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12年5月18日,现服务居民约1000户,其中80%属于转移农民,其中15-35周岁青少年占总人口29%,辖区有康巴什第二幼儿园和第二小学各一所,社会组织12家【其中专业社会组织5个,分别为达尔罕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鄂尔多斯市嘉圆培训学校、鄂尔多斯市蓝天艺术学校、鄂尔多斯市巧手额吉农民专业合作社、康巴什新区哈巴格希书画艺术协会;草根社会组织7个,分别为麦足(农民临时劳务队)、慧灵工坊(残疾人手工制作协会)、启智园(早期教育中心)、星火先锋(党员志愿者协会)、红星艺术团、羽翼协会、乒搏俱乐部】,社工19名【其中专业社工4名,行政社工15名】。
根据转移农民实际需求,达尔罕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点主要是青年创业就业、青少年教育、扶贫济困、活动开展四个方面。
(一)青年创业就业方面:社区党委高度重视转移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在需求评估方面,责成社区专业社工和行政社工协同配合,摸清辖区青年的创业就业需求、问题和困难,并及时更新、汇总,上报反馈给社区。在此基础上,加强与转移青年家庭及学校的沟通联系,采取社区党校与家长学校校社联建的方式,以学校家长日为突破口,组织社区宣讲团、五老人员及社会组织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改变青年的创业就业观念。在技能培训方面,依托在我社区挂牌的“鄂尔多斯市创业就业培训基地”,通过社会组织嘉圆培训学校和鄂尔多斯市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培训,提升广大青年的就业技能和水平。在搭建就业平台方面,社区依托各类引进的和孵化的社会组织积极促进转移青年创业就业,通过巧手额吉农民合作社实现青年居家就业,通过麦足农民临时劳务队解决青年灵活性就业,通过慧灵工坊解决残疾青年就业。为有效搭建人才交流平台,社区还充分利用阵地资源,联合学校,并组织家长开展家门口招聘会。通过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五位一体机制的运行,2015年社区专业社工按照社会工作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方法和技巧,开展青年教育小组、就业困难青年成长小组、创业典型青年经验分享、年度创业就业青年评选表彰等小组、社区活动20余次,开展观念引导性培训30余场次,开展社工、保洁、操作工等业务性、技能培训12场次,受益420余人,举办招聘会10次,累计解决就业500余人,有效激发了转移青年创业就业的热情,社区整体就业率同比上升至75%。
(二)青少年教育方面。深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爱我鄂尔多斯、乡风文明大行动”系列活动要求,2014年至今,每年开展一批身边好人评选表彰活动,由社区居委会联合辖区两所学校,组织居民代表发现、推荐身边的好娃娃、好青年,并进行集中表彰。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利用社区“生活中的传统文化”、“56个民族文化”、“国学文化”等主题走廊的作用,让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中受教育、长知识。同时,联合辖区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五四青年节、六一爱心义卖、七一红歌大赛等主题活动10余次。联合专业社会组织东方胜潜能培训教育中心,针对转移农民父母的实际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活动6次,提高父母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依托社区孵化的社会组织启智园早期教育中心,先后招收30余名幼儿接受日间托管教育服务。依托社会组织蓝天艺术学校,对辖区青少年开展声乐、舞蹈、乐器等艺术培训10余次,300余名青少年受益。通过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互补互动,有效促进了幼儿、青少年受教育、提能力。
(三)扶贫济困方面:2012年至今,作为资源链接者和政策倡导者以及服务提供者的社工,链接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红十字会、爱心企业和人士,采取企业赞助、社会援助、联系单位帮扶、干部募捐等方式,开展金秋助学、贫困学生救助、残疾青少年帮扶等系列活动20余次,累计捐助学生310名,发放帮扶救助款项51万元。
(四)关工活动开展方面:由社区统筹安排,责成专业社工具体负责,社工在充分了解辖区家庭实际及学校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科学设计活动项目,联合引进来和专业社会组织和草根社会组织共同开展。例如“假日同行、忆启成长”青少年暑期夏令营活动。社区按照新区关工委文件及会议要求,结合转移农民实际及社区的资源优势,通过与学校联系,组织辖区100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暑期夏令营活动,家长们好评如潮,孩子们收获了成长,填补了学校放假孩子受不到教育的空白,社工的实务能力、社会组织的影响力、社区的美誉度同步提升。